吸蜜鸚鵡

吸蜜鸚鵡有很多品種,台灣常見的有彩虹吸蜜鸚鵡、藍紋吸蜜鸚鵡與紅伶吸蜜鸚鵡,各有其英文名,若取為lorikeets,則代表此種較小,有著細長尾巴;若為lories,則此種較大,並帶有方形的尾巴。
吸蜜鸚鵡的數量原本不少,部分品種在台灣也很常見,但販賣野生吸蜜鸚鵡的商人越來越多,牠們因此成為最常被盜獵的一員,再加上走私路途的舟車勞頓,通常到達目的時,僅剩一成的存活率,而亦隨著棲息地的生態環境破壞,數量正快速減少中,尤其以的野生吸蜜鸚鵡數量驟減的最為明顯。
原產地:澳洲、印尼
學名:統稱Loriinae,全名依品種不同
英文俗名:lorikeets & lories,全名依品種不同
中文別名:依品種
身長:約22~30公分
熱門品種:彩虹吸蜜鸚鵡、藍紋吸蜜鸚鵡(閃電)、紅色吸蜜鸚鵡(紅伶)、黑頂吸蜜鸚鵡(黑頭乙女)
成熟期:約18~20個月
孵化天數:約23~26天,每次約產2顆卵
壽命:25年
吸蜜鸚鵡羽色依種類各有特色,大多亮麗鮮豔別具風格,顏色十分繽紛,相當討人喜愛。
一般的鸚鵡以種子或穀類為主,而吸蜜鸚鵡則以花粉、花蜜、果實與不具硬殼的果實作主食。為了特別的飲食習慣,牠們演化成的喙比其他的鸚鵡較長也相對的細,舌頭有著刷毛狀的構造,稱刷狀舌,讓吸蜜鸚鵡能更輕鬆的深入花朵中吸取所需的食物。另外在身體裡具有其他鸚鵡所沒有的膽囊,以存放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,用以乳化脂質,亦會幫助消化一些蛋白質和醣類。
最早的吸蜜鸚鵡下喙化石碎片,約長15mm,於美國西部的懷俄明州找到。
吸蜜鸚鵡具有幾個其他鸚鵡類沒有的特徵,如:能活動的羽冠、體內有膽囊、不一樣的頭骨骨骼、不具高度光澤的羽毛等,使某部份學者們認為吸蜜鸚鵡應該獨立出來,自成一科。
吸蜜鸚鵡目前已證實有 55 種,棲息於西太平洋與東印度海,其中印尼及鄰近區域的吸蜜鸚鵡,因盜補及環境破壞,有很多已面臨滅種的危機。
吸蜜鸚鵡的習性
吸蜜鸚鵡體格很強健,個性好奇卻不如外表,十分害羞且敏感,有時會連續發出刺耳的高分貝叫聲,可能不適於擁擠的公寓型環境飼養。
在台灣,藍紋吸蜜鸚鵡(閃電)是較常見也較受歡迎的品種,是乖巧聽話的手養鳥,而說話能力更算在所有吸蜜鸚鵡中的資優生,一道眼睛至頸部的帥氣藍色閃電紋,讓人一眼就愛上,牠們進口的數量也就越來越多。
鳥類的腸子很短,天生就有一吃就排洩的習性,加上吸蜜鸚鵡的主食是粉狀或液態物,通常困擾飼養者的是牠們的稀糊軟便,提升了清潔上的麻煩,除此之外,個性溫和體型適中的吸蜜鸚鵡,還是不失為一個現代人很好的陪伴者。
吸蜜鸚鵡的健康與疾病
吸蜜鸚鵡活潑大方體質健壯,卻常因飼養者的錯誤的飲食方式帶來了消化道的問題,間接造成營養失衡和許多疾病。
吸蜜鸚鵡的身體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機制,要專用的市售的包裝給料為粉狀,可混和水餵食,亦多提供水果補充維他命,無法自行形成的維生素D可藉由短時間的日曬,及攝取高麗菜以達到目的,此外品質純正的蜂蜜水也是不錯的點心,加水稀釋後補給,能提供少量脂肪能量,分子吸收效能佳,能減少腎臟負擔。
秋冬需注意的是保暖的問題,吸蜜鸚鵡體質並不耐寒,幼雛的最佳室溫為攝氏28~32度,而成鳥也須維持25度上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