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繡眼介紹

在台灣,綠繡眼與白頭翁、麻雀並列為「城市三俠」,有個人人皆知的鄉土名為「青笛仔」,是時常穿梭於大都會裡的校園、公園綠地、近郊林間、與低海拔的山區的綠色精靈,牠們總是成群的一同活動,不怕靠近人,那清脆的吱吱叫聲,尤其在晨間,相當悅耳動聽。
綠繡眼為雜食性鳥類,非常喜愛香甜的水果,常常成群結隊到果園覓食,讓果農氣得牙癢癢的,也愛捕食昆蟲和吸食花蜜,春天時一朵朵盛開的鮮豔花朵,常常吸引牠們前來拜訪。
原產地:日本
學名:Zosterops japonicus
英文俗名:Japanese White-eye
中文別名:青笛仔、青絲仔
身長:約10~11公分
熱門品種:黃青笛仔、綠青笛仔(巴丹綠繡眼)
成熟期:約4~6個月
孵化天數:約11~13天,每次約產2~4顆卵
壽命:7~10年
台灣本島各地常見的綠繡眼,整體羽色通常偏黃,另外有一種與色偏綠的巴丹綠繡眼僅分布於綠島和蘭嶼。綠繡眼身長平均約11公分,體型小巧玲瓏,經常在樹梢輕盈跳躍,而橄欖綠的羽色正好可隱蔽於樹林中,喉嚨部分則帶有鮮明的黃色,腹部為灰白色,眼睛部份則如其名有一圈白色眼眶,嘴型細長而尖,呈匕形,正好便於吸取花蜜。雄鳥鳴聲清亮婉約,音節多變,雌鳥則音調單純。
綠繡眼從頭、背部,連貫延伸至尾巴的一襲黃綠色羽衣,喉嚨部分為鮮黃色的漸層渲染,而眼眶像是被白色顏料勾勒出眼形般,故稱為繡眼。
看看綠繡眼的學名就知道,牠們肯定來自於日本,早期也普遍常見於台灣的低海拔山林或鄉間,每逢細雨便出沒在矮樹叢中高歌,模樣十分可愛,但自從畫眉鳥列入為保育動物之後,叫聲清脆的綠繡眼便取而代之成為新寵,經大量的野外濫捕之後,現在族群數量早已不如以往。
綠繡眼喜歡築巢於風緩不強勁的矮樹中,約為一個人伸手即可碰觸之高度,據說牠們若安心的將巢築得越高,代表此季的風勢較弱,颱風也可能也較少。
綠繡眼的習性
綠繡眼通常築巢於樹木枝幹的分岔處,建立的位置都不高,伸手可及,以葉子及植物纖維,織成手掌大小的碗型,有時還會以蜘蛛絲來增加支托的穩定度,並會細心的在巢內襯一層軟棉的苔蘚,混合其他鳥類的羽毛,以保護巢中之卵。每次可產2~4顆白色偏清淡綠色的卵,孵化期約11~13天,公母鳥會輪流守巢孵蛋,如無遇天災、動物侵襲、或人為破壞,繁殖期是在氣候和煦、溫度適中的四、五、六月為主。
綠繡眼為雜食性動物,昆蟲及果實都可以吃,尤其以木瓜、葡萄、橘子、香蕉、芭樂、火龍果等香甜類水果最為喜愛,有時還會倒吊懸掛著身體,將又細又尖的嘴喙深入花朵裡吸蜜,故人工飼養時也可偶爾餵以蜂蜜,當做餐後甜點,牠們會表現十分興奮的樣子。此外綠繡眼黃綠色的羽毛容易褪淡,可多提供具有同色系色素的水果,如木瓜、柑橘等,持續食用就能維持鮮亮的羽色,同時此類水果具有較多的維生素C,可幫助牠們維持充沛的體力與機能代謝。
綠繡眼擅長學習各種聲音的音調,如欲訓練其歌唱,可將牠們放至於充滿各種鳥鳴的山區或恬靜的公園中,能激發鳴唱的慾望,但須先將籠外罩上一層深色布,讓生性膽小的綠繡眼能安心在其中盡情舒展嗓音。
綠繡眼健康與疾病
綠繡眼屬雜食性動物,能吃很多食物,但若細分則歸類為偏向食蟲及食果的鳥類,而昆蟲與水果皆屬軟質食物。鳥類的嗉囊是用以儲存食物,砂囊是用以消化食物,但綠繡眼非食榖的鳥類,所以兩個囊皆不發達,僅能以消化液分解,因此飼主不用提供種子、榖物給牠們,若經常食用這類堅硬的食物,綠繡眼體內不能自行消化,可能導致腸胃系統的問題。若需為綠繡眼補充鈣質,亦不能提供紅土及貝殼粉,而是要給予魚粉、蛋粉及鈣粉,順便能補充足夠的動物性蛋白質熱量,在寒冷的冬季尤其需要,並可混以水果一同餵食, 能幫助與色更有光澤。
另外,外來進口的「巴丹綠繡眼」,具有較大白繡眼圈,體質強健,比其台灣本土獨有的品種更具有適應環境的優勢,須注意意外逸出,或是刻意野放等狀況,否則將危害台灣綠繡眼的生存空間及自然生態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